高质量发展·教育当何为|大湾区大学:立足新型研究型大学定位 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加速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高等教育在城市发展中的使命,也是不同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东莞亦不例外。随着2020年3月11日《东莞市民生项目清单(2020—2021年)》的发布,大湾区大学的立项与建设进度便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2021年4月,东莞市正式成立大湾区大学(筹)作为大湾区大学筹建工作的实体机构,严格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格局定位、高水平建设的办学要求,以建设一所独具特色、引领未来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新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全面推进大湾区大学各项筹建工作。2023年年初,东莞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湾大的高水平创建与发展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学校的筹建工作目前到了什么阶段?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型研究型大学,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未来,学校将如何发挥其优势,助力东莞乃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本期访谈特邀大湾区大学(筹)教学负责人李晓明教授来一一揭晓。

本期嘉宾:

李晓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大湾区大学(筹)教学负责人;在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任教,历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211/985办公室主任,科学研究部部长,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等。曾获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杰出教学奖、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教育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科技部“973计划先进个人”等奖项。

东莞日报:高起点的湾大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被大众所期待。松山湖校区的筹建到了什么阶段?具体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晓明:根据规划,湾大设置有两个校区,总面积约2356亩,其中松山湖校区256亩和滨海湾校区毛用地2100亩。目前,松山湖校区已在建设中,其中,教学区将于今年交付使用;筹建工作应该说进入了冲刺阶段,冲刺阶段就是要把学校名字中的“筹”字去掉,这必然要求我们做大量的工作。

首先,松山湖校区的校舍已经拔地而起,且第一标段工程将于今年7月份交付使用;同时,学校已经明确了开办初期将包括数学、物理、材料、计算机、工业工程等5个专业,做好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并针对这5个专业招聘国际一流的高水平教研人员,目前已有60多名,我们还在积极招聘更多高水平教研人员,并且与湾区一些科研机构、实验室等合作进行队伍建设。作为一所新型的大学,计划按照学校统一招生,后期专业分流的方式进行培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也就是说,学校已从硬件建设、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等多维度冲刺筹建工作了。当然,冲刺的目标能否实现,还需要看教育部的工作安排和评估结果。

东莞日报:湾大的定位是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体现在哪些方面?将为湾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进而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李晓明:湾大是新型研究型大学,“新”虽然不仅仅是新办的大学,但新办一所大学展现给我们一个更大的创新空间。在办学机制体制、人才培养理念、学科布局、招生政策,以及在队伍建设上都有创新的潜力。当然,所有的“新”都不能是为了新而新,而是要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为湾区培养适应未来、引领未来的科创型人才。

比如教师队伍招聘机制有所创新,要求所有应聘人员都应该具备良好的学术训练,独立的前沿研究计划,符合学校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要求。具体而言,将结合应聘者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科研成果等方面来综合评聘,而不是以论文数量定人才,发表5篇的不一定就比发表3篇的好。其中我们很看重的一个方面就是应聘者的推荐信,好的推荐信必须是推荐者中肯地评议应聘者在相关领域所做出的具体努力和获得的成就,而不是泛泛地介绍。

比如人才培养理念要创新。北大前校长林建华教授曾多次诠释一张关于大学的逻辑图。在这张图里,毕业生的成就是办学的核心追求,一所大学的社会影响力最终要通过毕业生的影响来体现,是他们持续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对人类思想产生的影响,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产生的影响,成就了母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的影响力。湾大将以学生为本,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各行各业有影响的人。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我们拟定了一个十六字方针,即“基础扎实,视野开阔,知行合一,融汇贯通”。我们希望湾大的学生毕业走出去时,具备这样的素质,也希望这十六个字成为他们面向未来不断成长的基石。我们也将面向这样的目标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这也是“新型”的内涵之一。

东莞日报:作为粤港澳三地高校之一,湾大将如何辐射东莞教育的整体发展?又将如何联动湾区其他高校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教力量?

李晓明:湾大的高质量创建与发展,一定会对东莞乃至湾区的教育、产业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一是湾大将会通过专业建设为产业发展培养人才。例如学校初期设置的五个专业,不仅有数学和物理等基础学科,还有材料,计算机和工业工程等工程技术学科,今后还将有生命科学,金融管理等,将在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发展进程中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是学校已和中国散裂中子源、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华为、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开展合作,通过共同推进科教融合,发展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方式与新途径。

三是湾大将会积极参与东莞正在实施科普教育“点亮”行动。湾大筹建负责人田刚院士将指导松山湖市民中心“数学探索体验博物馆”的建设与运行,开展科普活动,相信该博物馆将成为东莞的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四是湾大已和东莞理工学院、南方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及东莞市松山湖未来学校、嘉荣外国语学校等积极互动,将通过各种方式合作共享教学资源,联动大湾区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东莞乃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大湾区大学简介

大湾区大学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东莞市人民政府投入保障为主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一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东省规划筹建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大湾区大学定位为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重点聚焦物质科学、先进工程、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技术、理学、金融管理等六个领域开展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学历教育。

大湾区大学按照“一校两区”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约2356亩。其中松山湖校区约256亩,滨海湾校区毛用地约2100亩。力争2023年完成松山湖校区教学区的建设。